何晉興
「一個人若是沒有確定航行的目標,任何風向對他都不是順風。」 擁有一個目標總能讓我接受逆風,即使在最艱難無助的情況下,也能讓自己為所曾努力過的而感到滿足。擁有一個目標,亦可以讓自己把握任何一個機遇,乘著順風,更快、更輕鬆地達到自己的目標。
回想過往六年的小學生活,學弟學妹們又曾有甚麼目標呢?我小學時候的目標並不是甚麼「龐然大計」、「鴻圖偉略」,亦只是考好每一次的測驗和考試,和在各項的課外活動比賽中盡力而為而已。每天放學練習朗誦、寫書法,分組練習吹笛子,有時候還要排練話劇……放學後的行程表簡直比現在填得還要滿,然而這也為我日後增添了不少喜好,讓自己能定時放輕鬆、舒緩壓力。
於母校畢業後,我進了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,展開了我六年中學的生涯。雖然中學的時候我依然有參加朗誦、書法比賽、中樂團等課外活動,學業此時卻顯重中之重,特別是在高中要「迎戰」文憑試的時候。在高中的三年,我修讀理科,而在讀生物科的時候就對人體構造和原理萌生興趣。考慮到自己學業成績還不俗,人也能捱點苦,因而就產生了成為醫生的目標。社會上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的角色和用途,如何考慮自己的性格、能力、興趣和背景去選擇一條正確的前路,是每個中學生都會擁有的懊惱。自從中四擁有成為醫生的志願後,因為知道收生成績之高,我就始終不懈地讀書,好好為文憑試做準備。暑假空閒的時候,我還參加了香港亞洲醫學生學生會舉辦的醫學院體驗活動,參觀了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學院,了解她們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校園環境,同時亦肯定了自己想成為醫生的志向。
文憑試放榜後,我就隨著自己的目標報讀了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系,亦很幸運地被錄取了,就此展開了我的另一個六年。剛進入大學時,就聽到大學生所相傳的「大學五件事」,我就從「上莊」開始,加入了上文所提及過的香港亞洲醫學生學生會(香港兩間醫學院學生聯合的學生會),成為了醫學教育部幹事,參加海外醫學論壇之餘,亦為中學生舉辦醫學院體驗活動,為醫學生舉辦手語教學班等的教學活動。除了大學五件事外,讀醫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要三餘讀書,勤學苦練,簡直是學無止境,並非文憑試可比。儘管每次考試,最極端的情況下要每天溫習十餘小時,但每當我遇到病人,能作出正確的初步診斷,透徹的身體檢查,討論到治療方案的時候,亦覺得辛苦,也是份外值得。
為了體驗真實的醫生生活,我在大學二年級的暑假就報名在廣華醫院的兒科,以及屯門醫院的內科及老人科各實習了兩個星期,學習為病人做身體各部位的檢查。用聽診器聽心跳判斷心瓣運作,敲診判斷胸腔積液、觸診判斷肝的大小……在學習的過程中,我發覺自己對腦神經科殊有興趣,因為從病人不同部位的力量、感應、張力和反射,就可以大概猜測到出現問題的位置。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,我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到德國德累斯頓大學醫院的神經外科實習,看了不少腦部和神經的手術,包括切除腫瘤、腦室造口、植入神經刺激器等等。當時我亦認識了在土耳其、希臘、印度和德國等不同的醫學生,大家討論各地的教育制度和職業發展之餘,亦不忘分享自己國家的生活模式和文化,收穫頗豐。
剛考完第四年醫科期考,一切順利的話,兩年後的我就會大學畢業,成為一名醫生,這簡直是白駒過隙、日月如梭。也許中學、大學和工作對你們猶如遠隔重洋,但事實上每過一年,時間不知為何就會競走的更快、更無影無蹤。「你們的理想與熱情,是你們航行中的靈魂的舵和帆。」時常沉思,訂立最適合自己的目標和志向,往往就會比他人更容易乘著順風,走得更快、更遠。共勉之!
